《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》1981年7月創刊,名為《中西醫結合雜志》,16開64頁;1981–1982年為季刊;1983年為雙月刊;1984年改為月刊;1992年改名為《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》;1999年改為大16開;2000年改為80頁。被國立醫學圖書館生物醫學檢索系統收錄。
]]>《世界中西醫結合》本刊遵循“以中為本、西為中用”的原則,立足中國,面向世界。充分展示國內外中醫藥與中西醫結合研究領域的新方法、新成果、新進展,為繼承和宣揚中醫藥學,提高中醫藥學的國際地位,促進中醫藥走向世界做出貢獻。本刊以國內外中醫藥、中西醫結合臨床、科研、教學人員為讀者對象。
]]>《深圳中西醫結合》的辦刊宗旨是宣傳黨的衛生工作政策,堅持“雙百”方針,立足深圳,倚托港澳,面向全國,放眼世界,重點報道中西醫結合臨床和科研的新成果、新進展,新經驗,加強國內外學術交流,促進中西醫結合事業的繁榮與發展。
]]>》(月刊)創刊于1993年,由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;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;中華全國中醫內科學會脾胃病專業委員會主辦。本刊物重點著眼于國內外有關消化系統疾病的新成果、新技術等,突出中西結合,理論與臨床相結合,提高與普及相結合之大特點。
《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》以弘揚中西醫學術、貼近臨床、注重實用、鼓勵創新、中西并重為宗旨,及時反映中西醫的臨床及科研成果,力求辦成特色鮮明的廣大西醫、中醫、中西醫結合以及中藥人員所喜愛的專業期刊。
]]>《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》本刊宗旨是貫徹理論與實踐、普及與提高結合的辦刊方針,點面結合,全面反映我國心血管科、神經科中醫、中西醫結合領域臨床與科研工作的重大進展和國際最新動態,為廣大從事中西醫工作的醫務人員提供學術交流的園地,促進國內外同行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,推動心腦血管疾病基礎研究與臨床研究的發展。
]]>《國際中醫中藥雜志》以反映國內外中醫藥學研究的最新進展,促進國內外中醫藥學的學術交流為己任,以中醫藥科研、臨床、生產、管理工作者為主要對象,介紹中醫藥學領域有關的新進展、新技術和新方法。報道內容涉及中醫藥動態、臨床與實驗研究、流行病學調查、質量標準研究、制劑與工藝、臨床報道、專家經驗、臨證心得、思路與方法、綜述等。
《國際中醫中藥雜志》創刊以來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,深受廣大讀者的歡迎。1990年在《國外醫學》系列第一次質量評比中榮獲二等獎。1995年和1999年連續兩次榮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中醫藥優秀期刊評比二等獎。
《國際中醫中藥雜志》于2006啟用了新的封面、新的中國標準連續出版物號和新的標識,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廣大讀者面前。我們熱切希望本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、廣大科研和臨床工作者一如既往地支持《國際中醫中藥雜志》,使之真正成為促進國際間中醫藥學學術交流的良好平臺。我們將繼續充分發揮編委會的作用,嚴把雜志質量關,突出自身優勢和特色,為促進中醫藥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貢獻力量。
]]>《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》以國內外知名的肝病專家為學術顧問,嚴格遵循“基礎與臨床并重”、“普及與提高兼顧”、“中西醫結合”的辦刊宗旨,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如實報道國內外中西醫防治肝病的新理論、新成果、新進展、新動向、新療法、新藥物、新經驗。深受廣大肝病臨床醫務人員和研究人員的喜愛。
]]>《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》主要報道皮膚性病學在中醫、中西醫結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療進展。同時報道現代醫學在皮膚性病學科的新進展,新技術。
]]>《中國中西醫結合影像學雜志》讀者對象為廣大醫學影像工作者(主要包括X線、CT、MR、DSA、US等)和中醫、西醫臨床醫師,以及從事影像學與核醫學研究的人員。本刊以中西醫結合影像學臨床與實踐研究為主要內容,重視影像學研究的新進展、新理論及新技術。
]]>